【评审回顾】随遇而生、因时而变|2020全国第一届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评审活动成功举行
崔愷,评委会主任
作为竞赛获奖的前面几名作品,必须要具备三个特点:第一是要具有前瞻性,不论是从挖掘设计问题的角度,还是对问题的分析与回应都需要有新的思考;第二应关注解决问题中更多的、创新的可能性,看有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的解决策略和设计路径;第三作为建筑设计竞赛,成果图纸和设计作品均需要有较高的完成度和设计品质,这是必备的也是参赛者设计素养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个绿色建筑竞赛,应该比常规构思有更多绿色设计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作品,可以不面面俱到,鼓励独到的想法。绿色建筑竞赛选取的建筑类型最好有一定的规模和设计的复杂度,这样才能凸显系统处理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高层建筑和具有明确使用功能的社区改造可以多关注一下。
(孟院士在线评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第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代表了评审组各位评委们的价值导向。
第二,在评选的时候,很多毕竟是学生作品,不能求全责备。
第三,要看思路概念有无启发。第四,对人的关怀要关注,避免简单的措施导向和思路僵化。建筑创新点可以体现在气候响应上。
“空间素养+建造逻辑”:参赛者的建筑素养和基本功非常重要,设计师主导的绿色建筑,应反应设计形态、空间布局、使用方式等对于建筑环境的贡献;同时,建构逻辑也非常值得关注,方案本身的平面、剖面所体现的建造原则是绿色概念表达的重点位置,竞赛方案应在这些建筑界面反映出绿色设计的奇巧构思、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使用。
竞赛作品应紧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得主要矛盾变化与实践反思,明确导向性与价值观指引。
首先,应关注城乡人居环境和社会民生领域、尤其是“量大面广的”普适性建筑的更可持续的未来方向。
第二,应着眼在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方面的重大意义。
衷心希望广大建筑师针对中国城乡建设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加快绿色建筑设计与产学研融合,推进未来建筑设计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发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第一,应该用建筑空间去演绎绿色设计,而不是以建筑为载体附加很多的节能技术。
第二,概念方案的切入点应有一定的启发性,手法具现代性。
沈迪,评委会委员
本次竞赛主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建筑师对待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希望参赛者从建筑学自身意义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的绿色生态问题。从参赛作品来看,大部分参赛者都紧扣主题,用建筑设计的手法结合被动节能的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性能,以及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所以,在评点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参赛作品在建筑设计与绿色生态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建筑空间和形态表达上的完整性与创新性。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首先,建筑的选址要合理,基地不能选择在禁止建设的生态保护区。
其次,绿色建筑本质上是对生命平等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注。健康性、全龄友好和生物多样性也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一样是设计考量要素。常规设计思维常从立意出发(要建个什么样的楼)建筑形式开始,而绿色建筑设计是从环境适应性入手(该如何建对环境影响最小破坏最少),所以共享开放非常重要。尽可能让空间在城市中开放连接,精准精细化足时使用空间。因此,可变空间和支撑未来共享生活方式的设计创新很有价值。
第三,技术的可行性在方案阶段需要用模拟,验算来佐证,而非仅仅是概念想法。最后,获奖方案的类型代表性也很宝贵,比如从高密度综合体、既有改造、民居、未来建筑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案。
第一,前四名获奖作品(一二等奖)必须保证在整体优秀的基础上创新特点鲜明,不能有基本的瑕疵,因为它们最受大家关注,最代表本奖的水准。
第二,前四名作品的选题不能太特殊,要关注民生工程,要有创新推广价值,否则有为竞赛而设计之嫌。
第三,一个设计竞赛作品不是绿色技术的堆砌,而应是突出适宜性,凸显关键创新技术,引领启示行业同仁。
第一,关注绿建是当下共同的认识,在学生组专业组都可以见到许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很兴奋,感受到了绿建领域的进步。我认为评审中应更多关注那些在整个设计中融入绿色意识绿色方法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二项绿色技术的应用,从关注技术走向关注设计、关注效果、关注创新。
第二,毕竟是专业竞赛,所以也要关注一下作品的建筑学表达,应是美的、有特点的、具备融入绿色的各种类型性特质的作品。
第三,避免一稿多投现象,要选出那些真正基于绿建的好作品。
各位专家的意见我基本同意,这里不再赘述。补充两点:
一、无论学生组还是专业组,考虑建筑介入环境的复杂特征,评审时还应着重关注设计作品的在地性、协同性、系统性;
二、评审结果应避免出现以良好的动机出发,却因观念偏差及采用措施不当带出负面效果的情况。
地域和气候特点是紧密关联的概念,很多农耕文明试错(trial and error)的建造方式和构造特点,值得重新发现其对于当今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启发价值。
面向未来一方面是各种模拟软件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师进行预决策,尤其是今天的建筑学学生,应该把今天的软件模拟工具作为基本工具。另一方面是选题可以展望未来,聚焦未来发展中可能面对的建筑学问题。
张悦,评委会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根据竞赛主题的要求,本次的优胜作品首先应当明确阐示如何实现“时空适应”,须对建筑所处的地域气候条件以及建筑自身的使用运行变化等有所分析、有所应对。
同时作为一项建筑设计竞赛,“适应”的方式宜更多从建筑形体空间塑造的视角来开展, 使得“绿色”更有效地与“设计”形成前期融合与整体协同,也为“设计”提供更强的科学支撑与创新动力。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